湘理师生赴企业调研,共商“心理学+AI+机器人”创业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5-03-18

来源: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作者: 学生处

浏览次数:149

    3月13日下午,湘潭理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率师生团队赴长沙市灵心康复器材有限公司开展调研。本次调研围绕AI及智能制造行业人才需求、AI心理咨询服务产品项目设计构想、基于机器人专业的人工智能就业方向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湘潭理工学院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汽车工程学院教师及机器人专业学生代表参加调研。

    长沙市灵心康复器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心理智能设备研发及心理康复器材生产的制造企业,其业务遍布全国,在国际舞台上享有盛誉。湘潭理工学院师生调研团队实地参观了公司音乐放松室、智能认知训练调解室、智能宣泄室、沙盘游戏室、正念冥想室等多个功能室。

    同时深度体验了漩涡减压仪、按摩音乐放松椅、智能心理动感单车减压系统等类型多样的心理产品。其中多参数生物AI情绪分析系统运用AI人工智能算法,利用摄像头捕捉脸部生理指征变,计算出心率变异性的最新技术吸引了众多学生体验。

    现场体验的“智能拥抱人”引发热议。针对AI心理咨询服务产品项目的设计构想,聚焦情感陪护机器人、智能驾驶情绪干预系统、可穿戴情绪监测设备等方向,双方团队畅所欲言。机器人2303班谢伦旭提出进一步升级“智能拥抱人”为“情感陪护机器人”,为孤独症患者、高压人群提供情感支持。灵心康复器材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戴锦云坦言,目前技术难点在于“动作自然度”与“情感交互深度”,需进一步优化硬件与算法的协同,期待与高校合作共同探索。

    在探讨AI及智能制造行业人才心理素养方面,长沙市灵心康复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敏指出,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行业对人才的心理素养要求日益提高。他强调,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员工,更能适应快速变化的行业环境。对此,湘潭理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彭泽表示赞同,他指出湘潭理工学院CFAP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正是满足社会所需、行业所需的人才培养方向,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行业的需求。

    经过深入交流研讨,双方在思想碰撞中收获颇丰。彭泽总结发言表示,此次调研活动不仅加深了湘潭理工学院师生与企业之间的了解,还为双方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表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积极与企业对接,推动相关合作项目的落地实施。

    在科技引领产业加速升级的背景下,长沙市灵心康复器材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掌握心理学理论基础、兼具软件硬件开发能力的交叉学科人才将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我们急需能够贯通心理服务需求与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具备‘心理学+AI+机器人’的跨学科背景人才,正是突破心理智能设备研发瓶颈的关键所在”。

    “机器人专业前途广阔,需要我们大胆想象将其与各行各业相融合,敢于创新,敢于拼搏。”此次调研使机器人2303班刘林灏了解了更多产业前沿动态,对于机器人专业的后续发展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和无限想象。

    

    撰稿丨杨山燕 李欣